10月31日,国内首个人工智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隆重召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杨洁勉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动态和前瞻分析科技革命与国际关系的互动逻辑:兼论‘国关——科技’学科建设的愿景”的主题演讲。

杨洁勉会长谈到,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讨论,更多集中在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对我们生活、生产和思想产生的影响,鲜有人讨论“人”对人工智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如果只考虑科技革命对“人”的影响,“人”将沦为Slaver和Follower,而不是Master和Leader。因此,应该用未来的角度和动态的思维去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互动逻辑,尤其思考“人”对人工智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

在谈及科技革命与国际关系的跨界互动和探究之路时,杨洁勉会长认为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学科发展的未来之路。比如郑州大学建设了全国首个科技考古专业,推动了考古的学科发展。那么我们国际关系学科也可以发展科技国关专业,将国际关系的学科发展同科学技术的进步联合起来,未来的学科发展需要更多的预想和预测,并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那么如何推动社会科学和计算科学跨界互动?做好交叉学科的建设?

首先是不能放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做好实践自觉与理论自觉,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交叉道路。

其次是坚持学科交叉建设的四个原则。一是哲学理念和专业理论交叉互补。要有突破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既不只谈哲学的高屋建瓴,也不奉专业理论为金科玉律,二者相互结合共同,走出综合发展的新路。二是研究规划和研究课题交叉互补。对科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看到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时就提前布局,尽早投入。三是科研团队和人才精英交叉互补。资深教授要与青年才俊相互结合,将新鲜血液的新思想融入资深教授的团队之中,让老学科时研时新。四是教育传承与舆论推介交叉互补。要从教育抓起,将“教育+科技”的理念融合进入学科建设之中,培养相关的人才。

杨洁勉会长最后展望了国际关系学科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他提出,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的“两轮驱动”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国际关系的学科发展还是学术研究,一方面要从历史的历史看历史,经验教训才能总结得好,另一方面要从未来的未来看未来,未来方向才能看得准。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