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协办的“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高峰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顺利举办。

在圆桌会议环节,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教授从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宏观视角出发,将数字素养分为知识、技能和道德三个层次,为如何理解数字素养的内涵,以及如何提升数字技能提供了全新视角。

田丽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理解数字素养与技能?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与之相匹配的个人素养也经历了数次演变,从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网络素养,直至今天我们讨论的数字素养,这可以说是数字时代起步阶段的标志。为此,我们可以从数字时代的历史维度和信息社会的社会维度来观察和解构数字素养的内涵:

在历史上,互联网早期的人们利用信息发展自我能力,这种能力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而形成。随着互联网演变成媒体平台,人们在互联网当中分解媒介真实和客观真实,对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后来,互联网演变成为我们如今身处其中的网络空间,对人们提出了更广泛的参与力要求。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出发,我们理解数字素养的时候要以当今所处的数字时代为背景。今天的数字时代既是一个信息来源也是一个媒体的场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互动发生和集中的空间,包括个人的互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组织等等。在此基础之上,互联网不光是一种内容产生和传播的场域,也变成了一种生活和生产的场域。

这此背景下,数字素养可以从三个层次进理解:一个是知识,即“我知道是什么。”第二个是技能,即“我知道怎么做。”第三个是道德,即“我应该怎么做。”结合数字时代提供的时代要求和对数字素养三个层次的认知,数字素养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们拥有如何利用信息、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更好地甄别信息的知识;其次,人们拥有相关知识以后要把它转化为一种实际技能,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但是技能的提升需要反复练习;最后,在知识和技能之外的道德素养则需要依靠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全民教育来形成。

在新的时代有新的道德标准,知识、技能、道德都回应了当前时代对数字素养提出的要求。

如何实现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的提升?

第一,需要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所在,我国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就已提出这一概念,到“十四五”规划的时候进一步细化了实施路径。2021年中央网信办提出了网络文明概念。在国家层面上我们的起步不算早,但是现在正在迎头赶上。

第二,需要从具体领域入手。首先,对未成年人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权益教育需要同步开展,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数字权益方面,包括如何保护其接触数字媒体的权利和渠道,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数字数据安全等等。其次,急需提升数字技能。未成年人对于网络安全风险的概念有初步了解,但缺乏防范技能。最后,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地区平衡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再结合更多的实践。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