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体系的系统突破,如此方能有效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系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准确理解关键核心技术,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核心特征、关键主体以及相应的功能定位,构建适配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
数字社会 | 布鲁塞尔效应,欧洲监管权力和政治资本
布鲁塞尔效应包含相辅相成的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对外有助于推进欧洲标准外部化,对内有助于激励欧洲一体化。布鲁塞尔效应投射力量的能力不仅来自于欧盟的市场规模,也来自于其内部决策结构。欧盟内部形成共识是实现其规范和标准外部化的重要条件。布鲁塞尔效应与加利福尼亚效应和北京效应有明显不同。
麦肯锡公司:《什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本文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详细介绍了ChatGPT和DALL-E是什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区别、机器学习模型的主要类别、基于文本的机器学习模型是如何工作和训练的、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什么条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可以生成什么样的产品、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人工智能有哪些局限性以及如何克服等方面内容。
台积电高层泄露的微妙信息, 揭开“美国制造”高歌猛进的真相
近期,台积电美国制造的成本问题受到各方关注。根据台积电财务部门的估计,在美国生产芯片的成本可能是台湾工厂的4到5倍,而台积电计划通过加价来对增加的成本进行补偿。作为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标志性项目,台积电接受了美国政府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高额补贴,但客观事实可能说明补贴并不足以弥补“美国制造”产生的更高成本。本文简明地阐述了这部分高额成本的来源。
智库每周洞察 | ITIF发布《西方盟友如何共同应对中国的技术竞争》
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技术领导者在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下处于什么位置?》;美国商会技术参与中心发布《人工智能委员会报告》;ITIF发布《西方盟友如何共同应对中国的技术竞争》;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洞察与壳牌公司联合发布《数字技术:未来净零排放的支柱》;兰德公司发布《了解、惯例和报告美国太空部队备战状态》报告。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 | “芯片联盟”:全球技术战争将如何影响以色列?
本报告回顾了拜登政府之前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梳理了拜登上台以来对华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并就以色列应如何应对全球技术贸易的巨大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报告指出,美国政府站在全球秩序之争的高度,致力于建立“芯片联盟”,展开对华“芯片战争”。鉴于美国及其盟友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强势地位,以色列应立足确保自身供应链安全,突出半导体研发方面的相对优势,采取倾向美国的政策立场,避免与中国靠近。
智库每周洞察 | 经合组织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算力建设蓝图》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美国对数字技术的误解》;布鲁金斯学会《美墨加协定前景2023:在北美建立更加集成、有弹性和安全的供应链》;经合组织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算力建设蓝图》;CSIS发布《美荷日半导体出口管制协议的线索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数字管控:SDN,CMIC》报告。
美国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的境外投资
本报告梳理了2015至2021年美国投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美国投资者参与和未参与的投资交易,归纳了中国投资目标公司和美国投资的类型,重点分析了美国投资给中国公司带来的多种无形收益,特别是美国顶级风投公司和大型企业风投在中国的投资活动。报告认为,美国的投资并非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以阻止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为目的而对美国投资进行管制,恐难达成预期目标。美国政府应当研究美国投资给中国公司带来的无形收益问题,通过明确界定政策目标、修改投资信息披露规则、完善CMIC清单和实体清单等措施,建立起有效的对外投资审查制度。
“缺芯”形势如此严峻, 却只是中国进口依赖的冰山一角?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发达经济体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和产业链“回流”,利用出口管制清单、投资审查等措施,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的限制,导致全球价值链缩短,国际分工和产业链格局面临深刻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