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 新兴技术洞察, 新闻, 智库动态, 网络安全

新兴技术洞察|关于确保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有力防范不断变化的国家安全风险的行政命令

美国总统拜登于上周四(9月15日)签署一项旨在加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外资的国家安全风险审查的行政令,用以应对美国在外国投资领域所面对的新威胁和新挑战。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财政部部长耶伦称该行政令是为了加强美国防范外国供应链威胁的能力,以此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同时,耶伦还重申了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新使命,即保护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及美国公民的敏感数据的安全免受新出现的威胁。这一行政令是1975年外国投资委员会成立以来,首份针对国家安全因素进行界定和部署的行政令。为此,全球新兴技术治理课题组将该行政令进行了翻译,以飨读者。

Read More →

人工智能, 数据治理, 新兴技术, 新闻, 智库动态, 智库每周洞察, 网络安全

智库每周洞察 | CEPS发布《人工智能法案和新兴的欧盟数字法律》

CEPS发布《人工智能法案和新兴的欧盟数字法律》; 欧盟委员会发布《网络弹性法案》; CSIS发布报告称续签国防部小企业创新研究 (SBIR) 计划需要识别和迎接中国的挑战; 麦肯锡智库发布《中东欧:下一个前沿数字挑战者》报告; 大西洋理事会发布《龙尾:坚持国际网络安全研究》。

Read More →

新兴技术, 新闻, 智库动态

智库动态|新领域:在百万兆时代保持美国高性能计算的领先地位

当地时间9月12日,ITIF发布《新领域:在百亿亿次级时代保持美国高性能计算的领导地位》报告。报告指出,随着高性能计算进入百亿次级时代,这将仍然是美国工业竞争力、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准备的关键支柱。政策制定者需要维持对高性能计算应用、基础设施和技能培训的投资,以保持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Read More →

数据治理, 新兴技术, 新闻, 智库动态, 智库每周洞察, 网络安全

智库每周洞察 | ITIF发布《政策制定者如何阻止虚假评论的兴起》报告

ITIF发布《政策制定者如何阻止虚假评论的兴起》报告;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清洁能源技术与美国产业政策》;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重建:美国新产业政策的工具箱》报告;CSIS发布《软件定义的战争:构建国防部向数字时代的过渡》;CSIS发布对美国海军《2022年导航计划》的评论性报告。

Read More →

新兴技术, 新闻, 智库动态

智库动态|CSIS发布2022太空威胁评估报告

自2018年起,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每年会利用开源信息跟踪各国太空发展情况,了解空间领域不断变化的态势以及监测空间和反空间武器的趋势。本报告发布于2022年最新版《太空威胁评估报告》,报告讨论了关于太空反制卫星武器的类型和细节,追踪调查了若干重要国家包括俄罗斯、中国、伊朗、朝鲜、印度等国的太空军事组织能力、卫星发射能力以及太空对抗能力。该报告还整理了过去一年中所有值得注意的太空对抗事件,从而对未来太空领域的趋势进行预测。

Read More →

新闻, 焦点评论, 网络安全

中美如何管控网络公开溯源争端——对西北工业大学被美国网络攻击的反思

2022年9月5日,西北工业大学遭受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网络攻击。针对中美在网络空间不断恶化的的摩擦态势与矛盾随时可能升级的风险,今年4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与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联合发布研究报告《中美如何管控网络公开溯源争端》,认为澄清网络空间的行为标准、提升网络溯源能力、持续开展双边对话等措施可以为当前两国在网络空间针锋相对的态势拨开些许云雾。

Read More →

数据治理, 新闻, 智库动态

智库动态|数据治理,亚洲替代模式:印度和韩国如何创造新模式与政策

该报告为卡内基研究院2021年报告“韩国数据的道路”的后续,比较韩国与印度在开放数据和数据跨境治理两个领域的治理经验。

Read More →

新闻, 智库动态, 智库每周洞察

智库每周洞察|CNAS新美国安全中心智库发布《照亮前路:制定跨大西洋技术战略》报告

CNAS新美国安全中心智库发布《照亮前路:制定跨大西洋技术战略》报告;兰德发布《2035年之后的新兴技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数据治理,亚洲替代方案:印度和韩国如何创建新模式和政策》;美国与加拿大智库联合发布《数字威权主义:路径、趋势和解决方案》报告,称需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对抗;兰德发布《标识朝鲜化学、生物武器、电磁脉冲和网络威胁的风险》。

Read More →

人工智能, 新兴技术, 新闻

战略技术”脱钩”:从卫星到人工智能

2022年7月,美国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发布《科技战略中的“脱钩”:从卫星到人工智能》报告,以20世纪中美卫星领域竞争史为切入点,提出当前美国奉行的“脱钩政策”的效力不足,甚至可能对美国自身利益造成损害的观点。

Read More →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