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以来,“元宇宙”引发全球科技界、产业界和资本界的高度关注。之后,“元宇宙”被纳入一些地方的“十四五”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之中,也成为今年两会被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及的热词。那么,“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它将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如何更好地进入“元宇宙”时代?赛博研究院将带来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元宇宙”为何物
“元宇宙”(Metaverse)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该小说描述了一种人类通过数字化身(Avatar,即后来因为同名科幻电影而广为人知的“阿凡达”)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的生活和交流,并将这种以人的数字化身为核心、超脱于现实世界独立运行的虚拟三维空间称为“Metaverse”。因此,“元宇宙”的原意为一个平行于现实空间的数字世界,并随着相关电影、游戏的成功进入大众视野。而随着“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脸书改名Meta等一系列事件,“元宇宙”再次引发多方关注。目前,“元宇宙”已进入雏形探索期,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生态的潜在模式,其丰富内涵仍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从发展特征看,Roblox在招股书里给“元宇宙”产品定义了8个属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阐述了“元宇宙”的基本属性。由此可见,“元宇宙”是用户以数字身份自由参与和共同生活的虚实融合的世界,是扩展现实(XR,AR/VR/MR等)、5G+通信、云边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创新的结果。
从驱动因素看,“元宇宙”概念兴起,一方面,得益于多种前沿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加快及其集成创新与综合应用。另一方面,疫情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在线办公/教育/医疗/消费以及产业升级、社区服务、城市治理等场景的数字化应用涌现,数字消费、数字社交等成为常态,现实社会生态与虚拟社会生态存在高度耦合。此外,“元宇宙”的出现还基于数字生态的迭代和渗透需求,高效的前沿技术使得开发者能够在数字空间实现更多功能和应用,创造需求和资本的投资需求同步高涨。
从产业生态看,“元宇宙”产业链分为七个层次:体验层、发现层、创作者经济层、空间计算层、去中心化层、人机交互层、基础设施层。体验层指用户实际参与社交、游戏、现场音乐等非物质化的体验;发现层是人们了解体验层的途径,包括各种应用商店等;创作者经济层是指创作者制作并将成果货币化,包括设计工具、货币化技术等;空间计算层涵盖3D化层,包括3D引擎、VR/AR/XR等;去中心化层包括边缘计算、区块链等帮助生态系统构建分布式架构;人机交互层指硬件层,包括手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设施与芯片等。

从布局竞争看,一方面,来自国内外的科技巨头纷纷进军“元宇宙”。国外公司如Meta、微软、英伟达、Roblox、索尼、三星等已初步具备清晰的“元宇宙”路径;国内公司如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米哈游已展开激烈角逐。另一方面,各国政府持续关注“元宇宙”发展。美国致力于塑造有利的竞争和创新环境,让美国“元宇宙”产业在全球脱颖而出;韩国加快政企合作,由政府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其目标是建立统一的国家级VR和AR的增强现实平台,引领虚拟环境的道德和法律规范;日本则凭借其领先的游戏和动漫产业大力发展“元宇宙”,提出应制定行业标准和指导方针,并向全球输出此类规范。我国虽未出台相关政策,但已将“元宇宙”核心支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等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纳入到“十四五”规划之中。
“元宇宙”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在全球互联网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红利或趋于瓶颈,“元宇宙”有望成为未来数字生态的主流模式之一,将对全球数字化转型带来重要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元宇宙”作为一项蕴含前沿技术集成的新兴数字生态,能够赋能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升级,提升各类数字应用的精准性和体验感,强化城市高效能治理。
“元宇宙”生态下的新技术集成聚合有望孕育新的万亿级生态蓝图,根据彭博社的测算,到2024年与“元宇宙”相关的市场机会可能达到8000亿美元。短期内,“元宇宙”应用场景主要聚焦游戏、社交等在线文娱产业,通过数字内容创新和底层技术支撑形成正向循环。中长期来看,“元宇宙”将向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数字金融等领域拓展,甚至衍生至农业、制造业,在推动服务型经济加速的同时,提升大众数字生活体验。此外,5G、云计算、区块链、虚拟引擎、VR/AR、机器人等技术融合创新可助力打造泛在赋能、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城市数字底座,加快推动城市形态向数字孪生演进,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另一方面,“元宇宙”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催生出带有第二身份、二轨社会关系、理想化生活方式等新的社会维度。由于这一特征,“元宇宙”亦将产生规则、秩序、法律、虚拟劳工、沉迷犯罪、虚实混淆、经济犯罪等虚实之间的灰色地带需要规范的问题,威胁“数智”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其一,“元宇宙”升级网络安全风险。由于“元宇宙”集成了诸多信息技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各方面交织融合,整个空间的脆弱性将前所未有,针对虚拟世界的攻击将会伤害到现实世界。例如,承载元宇宙核心业务和用户信息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受到攻击、发生故障、导致数据大规模泄露等,带来的影响和社会冲击将远超预期。
其二,“元宇宙”存在一定的经济和金融风险。当前,“元宇宙”的入局者仍为互联网科技巨头,其可凭借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中心化”张力,引发不正当竞争与垄断风险。此外,“元宇宙”存在的虚拟货币(如SAND币、MANA币)交易一定程度上为巨型资本的金融收割行为提供了更为隐蔽的操纵空间。而元宇宙中涉及的虚拟财产确权、虚拟资产交易规制、虚拟经济收入纳税、数字藏品法律规制等问题仍存在法律空白。
其三,“元宇宙”或将带来数据安全和隐私风险。“元宇宙”收集了用户身份属性、生理反应、社会关系、财产资源、人际交互等大量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带来个人信息保护难题。
其四,“元宇宙”的伦理风险不可忽视。“元宇宙”因其交互性和沉浸式体验或沦为带有成瘾性的“数字毒品”,特殊性数字人格、网络暴力升级等也会对现有社会伦理秩序带来冲击。而当前“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道德准则、权力结构、秩序规则、分配逻辑、组织形态等亟待规范。
如何面对“元宇宙”
面对“元宇宙”所带来的“双刃剑”效应,我们应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赋能跃升作用,及时研判和应对潜在风险,助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瞄准关键,全面增强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
“元宇宙”并非是基于单独某一项技术的发展,其发展的关键动力是将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物联网、VR/AR、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对此,应加快创新策源,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协同,努力掌握更多“撒手锏”,形成更多“硬核科技”,推进下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VR/AR、高端芯片、核心软件等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先试先用,率先规模化落地。以虚促实,以点带面推动“元宇宙”整体布局
目前,“元宇宙”尚在初期阶段,主要涉及扩展现实、游戏、社交等在线文娱产业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底层支撑性产业。因此,可围绕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数字内容、数字服务、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基础好、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特色领域,创新产业应用和商业模式。与此同时,以虚促实,以虚强实,打造“元宇宙”赋能千行百业的产业创新体系,聚焦工业制造、商业、设计、办公、教育、医疗、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行业标杆应用,进一步夯实“元宇宙”整体布局。抢占高地,率先探索和引导“元规则”制定
从未来发展看,“元宇宙”是基于现实世界、并结合新的供需体系和社会共识下实现的闭环社会经济系统,其在新型网络安全、金融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尚存在监管和规则的空白地带。因此,亟待构建出一套与“元宇宙”匹配的治理体系,用更有针对性、更灵活、更细颗粒度和更具执行效率的规则来弥补现实法律的滞后和不足。对此,应统筹发展与安全,一方面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创新“沙盒”监管等方式方法,在严守底线前提下为“元宇宙”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借鉴韩国和日本的经验,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营造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竞相参与的氛围,通过率先建立行业组织/产业联盟,提前做好技术规则和道德伦理标准的准备,引导“元宇宙”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https://new.qq.com/omn/20220124/20220124A08Q2A00.html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元宇宙与国家安全》,https://mp.weixin.qq.com/s/hlN7k-_4ZSftpyE2qNAGeA
科技日报,《元宇宙在落地过程中会早于哪些困难和挑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377689725572813&wfr=spider&for=pc
中国新闻网,《“元宇宙”写入“十四五”规划 上海前瞻布局“虚实融合”》,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702496.shtml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元宇宙产业及元规则体系合规构建蓝皮书》,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00579.html 作者简介
唐巧盈,赛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安全与网络空间治理。
文章来源|赛博研究院
作者|唐巧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