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协办的“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高峰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顺利举办。在论坛上,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以视频发言的方式发表题为“新科技革命与全民计算机科学教育”的主旨演讲。

周傲英 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周傲英教授首先以邓小平同志1984年2月到上海展览中心参观科技成果展时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引子,说明伟人的战略前瞻性和计算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邓小平, 1984年2月16日

他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意味着科学发现的范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传统的范式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研究的是单纯物质现象,但凡人的意识介入后,就是社会科学的领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人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洞察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这种关联关系为研究因果关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第四范式作为新的科学范式,与传统范式的根本差异在于,不再孜孜以求因果关系,科学研究可以从关注关联关系着手。数据正深刻改变着应用领域、技术领域、科学领域,带来了新技术、新科学与新思维。

2016年3月,人工智能以AlphaGo战胜李世石为标志宣告重回大众视野,人工智能引领新科技革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据和计算机科学教育对于当前的新科技革命至关重要。全民计算机科学教育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程序员,是训练和培养大众的编程思维。编程思维至少有四部分内容。第一,分而治之。程序设计首先是需要将困难的大问题拆分成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分而治之,各个击破,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第二,循序渐进。程序是一行一行写的,代码是一个个字母敲进去的。通过程序设计训练,可以克服做事中追求一蹴而就的急躁情绪。久久为功,积跬步以至千里,这也是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懂得的处事之法。第三,试错迭代。程序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疏漏和错误,需要不断调试和试错才能让程序顺利运行。追求完美,但不要完美主义,简单起步,快速迭代是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第四,例外处理。也称为异常处理,这是我们开始着手进行程序设计的很重要的一个思维方式,不求把所有事情一次解决,有解决不了的事件可以当成例外来对待,不要因为存在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就束手无策,束之高阁。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随着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例外或异常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正确的认识论。

计算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训练编程思维,也是典型的科学教育。科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事物现象及其规律,只回答是什么、会怎么样,不回答为什么;科学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获取新的事实,而是训练新的思维方式,在拥有开放的思想后,就会采用开放的架构,运用开源的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

计算机科学教育使得教育回归其本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与世界沟通,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来改变世界。程序设计就是用计算机语言来和机器沟通,也是用计算机语言来解释和改变世界。

计算机科学教育不仅需要教育内容的更新,更需要教育方式的变革。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大行其道,也还存在值得认真反思的地方,“无交互,非在线;无主动,非学习;无数据,非智慧”。华东师范大学研发了全链路的在线学习平台“水杉在线”,实现对“教、学、评、练、创”的一体化支持。平台通过采集教学行为数据,为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奠定基础,也是为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道路。

这个世界是可编程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就是提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训练人们和编程思维。在数字化转型的大变局时代,创新成为最重要的应对措施,计算机科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的核心内容。

Comments are closed.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