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报告指出中国正在实施一项旨在将其打造成为全球科技超级大国的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创新和技术转移,追赶并超越发达国家。报告认为中国的技术战略将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但其战略本身也存在一些挑战与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报告建议美国和其他国家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管,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中国的技术战略。

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全球竞争战略与其“社会主义市场”优越性的概念是相符合的。中国正试图控制列宁所谓的经济制高点。构成这种制高点的因素随时间不断变化。在当前情况下,中国选择了美国及其盟国所依赖的供应链作为制高点的具体内容。如果能够有效地支配药品、半导体和电信设备的全球供应链,即使中国的增长放缓,它依然处于一个竞争性的、甚至具有危害性的地缘政治地位。竞争力的下降意味着中国不能像以前一样支持许多部门的最终阶段的生产,但通过在供应链的一个或两个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就有机会对其它各行业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虽然这是中国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与供应链影响相关的是中国通过加强企业的主导地位、对国内外创新产生的更大影响。在这一方面,中国政府不需要拥有最具创新性或最有利可图的产业来获得对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影响力。相反,它可以利用其竞争优势和破坏市场的策略,试图将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美国公司赶出市场,并代之以中国的企业。

以竞争的“华为模式”为例,该模式并非取源于华为,也不只局限于华为。第一步,对国内的中国企业实施监管保护。这一过程伴随着以合作或胁迫的方式让外国企业向中国转让知识产权,以换取市场准入或更好的条件。中国政府会根据国内企业的需要对其进行补贴,以使其占领更多国内市场。保证收入加上补贴支持的过剩产能为中国企业扩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动力。第二步,中国政府开始在海外针对外国竞争者。通过合作或窃取的方式,收购或进一步转让外国知识产权,为中国实现其领导地位扫除障碍。随着华为竞争对手的消亡,电信产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下降,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光伏产业中,汽车领域的竞争与创新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消退。未来,中国抢夺的目标可能是生物制药领域,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中国的补贴性竞争和强迫性的知识产权收购也会进入这一领域。

这可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并不总会赢。但当中国政府成功运用国内市场的寡头或垄断资金、传统补贴以及强制性知识产权转让来扼杀一些最具创新性的美国公司时,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创新将会放缓。替代的中国企业将不会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它们也没有被设计成为具有同等创新性的企业。在这种措施下,中国能够获得更大的胁迫和反胁迫的能力。

如何应对

虽然美国认识到中国正在采取经济杠杆战略可能晚了十年,但它不需要接受一个由中国控制关键产业的世界。中国自身也面临挑战,尽管不乏专项资金投入,它试图在一些技术领域(如先进半导体、新冠疫苗、商用飞机所用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取得领先地位但未能成功。如果美国可以在关键产业中保持技术领先,那就能够保有相当大的经济杠杆和更高的生活标准。这就要求美国必须阻止中国损害或破坏某些领先的美国公司的竞争地位(参见摩托罗拉)。

拜登政府已表明,其主要目标是在开发和制造具有强大算力的半导体芯片等领域内保持领先,但如果不作出实质性改变,这一目标将损害美国利益。截至2023年春末,2022年秋季出台的临时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尚未最终确定,承诺已久的对半导体对外投资的限制并没有实现。

这些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就可以在其它领域大有作为。半导体领域不是美国政府考虑干预的唯一产业,其它有利于保持领先的地缘政治地位的产业也十分重要。采取行动首先要确认哪些行业符合标准。对于量子计算、网络竞争、人种智能和自助系统等领域要迅速制定并实施投资和出口限制。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美国政府有意识地选择将生物技术排除在对外投资审查之外,允许中国在这一领域引入美国资金。总体原则是,在美国国内受对外投资委员会保护的技术,其在中国的发展不应该得到美国的资助。这一点也适用于出口方面:在生物技术受控制的情况下,不应该允许其取代美国在该领域的投资。

第三种高层次的挑战在新能源材料和应用方面,这些领域目前对中国的依赖度很高。美国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应该得到更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的知识产权胁迫愈演愈烈,除非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否则不可能在新能源领域超过中国。

拜登政府已经确定了计算、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三类产业在美国的整体竞争力中发挥重大作用,政府和国会列出了更长的“关键”部门清单,但这不是一项正确的措施。广泛的干预会扭曲竞争、阻碍创新。美国及其盟友应该避免向中国为其苦苦挣扎的行业提供援助,但也不应该干预自身运作成功的市场。一份合格的清单应该包括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有能力缩小技术差距、并以高额补贴取代外国生产的行业。

鉴于中国的目标,美国至少应该停止用金钱和技术支持中国企业,并采取措施更好地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要特别注意使具有创新力的美国公司免于被中国扼杀。成功的美国公司应该受到保护,并且要研究如何在面临这种胁迫的情况下良好运作。

发布时间|2023年6月

文章来源|美国企业研究所

原文标题|China’s Technology Strategy: Leverage Before Growth

原文地址|https://www.aei.org/research-products/report/chinas-technology-strategy-leverage-before-growth/(共7页)

Last modified: 2023年 7月 11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