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不断发展的美国技术战略包含了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内容。这些规定狭义上聚焦于高性能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但同时其野心也扩大到扼杀中国发展和扩大前沿半导体的能力。本文阐释了拜登政府2022年10月7日发布的新的技术管控措施,讨论了其背后的政策目标,评估了其潜在影响——从短期行业成本到更广泛的溢出效应——并考虑了外国合作伙伴和中国的可能回应。报告附录中对技术管控措施进行了汇总和摘要。

有限的成本,广泛的溢出效应

1.1直接短期成本

新的管控措施导致美国SME公司的年化损失为14亿到30亿美元,占其在中国销售额的9%至19%,全球销售额的3%至6%,这对许多公司来说可能不会造成生存威胁。目前大多数SME供应商正在处理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大订单积压,短期内销售可能会转向中国以外的晶圆厂。

1.2加强管控下的成本

SK海力士和三星获得了为期一年的许可,但不确定这些许可是否会续签以及会续签多久。如果限制扩大到在中国的非中国工厂,这些工厂占据了大部分的逻辑和存储市场,那么损失可能会迅速上升为年化损失46亿至52亿美元。尽管如此,如果领先的存储芯片制造商贯彻其在中国以外扩大产能的计划,美国SME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损失应该可以得到补偿。

1.3同路人

如果美国的管控措施能阻止中国几家晶圆厂的升级或建设,半导体价值链上的其它参与者也会感受到这种影响。半导体材料(包括化学品)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1.4心理效应

尽管美国的新管控措施仅针对领先的半导体开发和制造,但它们可能会导致行业过度调整。许多SME产品很难被定义为“专门设计”用于生产14纳米阈值的前沿芯片,相同的工具可用于14纳米工艺制程或22纳米工艺制程。鉴于这些规则的宽泛框架,SME玩家在与中国相关的销售中可能会极其谨慎,最终导致更高的价格。

1.5二级影响

对行业的二级影响包括因加强管控而导致的供应链重组的长期成本,还包括该行业短期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这将对利润率低、严重依赖半导体的下游行业产生溢出效应,如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产品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存储芯片价格飙升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业产量下降。

战略影响

美国政府正在有意识地采取长期、扩张和治外法权的方法来重新定义与中国的技术关系。虽然大多数市场分析倾向于关注管控的直接影响,但可能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充分理解这一政策的巨大变化及其可能的溢出效应。

1.有了这些规则,美国创造了一个子弹已上膛的武器来扼杀中国本土的技术发展。在新管控措施创造的基础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归根结底,新规则的影响取决于它们的应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关于中国政策的政治辩论的基调,以及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紧张局势加剧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更严格的技术管控措施。

2.管控的广度和深度带来了巨大的隐性成本。BIS在设计管控时投入了大量精力来设置技术阈值,以及定义美国认为的半导体发展“前沿”。这些管控旨在围绕优先领域精准制定严格的限制,但也旨在使BIS能够跟踪芯片制造所需项的全面清单。

3.美国试图隔离美国科技人才,这可能会鼓励外国公司寻找替代方案。美国政府认识到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是“尽可能大幅度领先”中国的关键,因此限制美国公民在中国先进半导体开发中的作用。然而在芯片工具制造的某些领域,这可能会加速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多元化发展。

4.与中国建立战略单向依赖关系需要克制。如果中国的本土发展仍然步履蹒跚,因此从数据中心到智能手机设备的一切都依赖进口美国芯片,那么美国就可以增强对中国的战略影响力。然而,北京正试图引导其最具活力的私营科技巨头转向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硬科技产业。如果美国过度使用FDPR,像华为这样的目标将会激增,并抑制美国公司的竞争力,削弱建立单向依赖的战略目标。

5.不要低估BIS为弥补明显的资源限制所做的努力。BIS在监管半导体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力不足。新的管控措施可能会导致工作量指数级增长。有两种方法可以克服人力限制。首先,BIS可以通过树立知名企业的榜样,促使更广泛的行业合规。随着芯片法案拨款的进行,美国对受援公司的影响力比以往更大。其次,最新规定回应了中国不透明的军民融合战略,将最终用途合规负担转移给中国实体。如果未核实清单上的中国实体未能在60天内自证“清白”,它们将被加入实体清单。

6.美国正在将自己确立为全球半导体行业事实上的监管者,并愿意在必要时实施远程管辖,以迫使外国合作伙伴就范。通过在一揽子管控措施中包括几项域外措施,政府向合作伙伴发出信号,如果他们不自行对齐管控措施,或在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和新兴的芯片4联盟(包括美国、日本、台湾和韩国)等多边工作组中对齐管控措施,他们可能在2024年总统选举后面临更大的压力。

7.中国将谨慎应对,但会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优势。中国对源自美国的技术的持续依赖,以及对进一步损害其陷入困境的经济的担忧,是中国政府决定遵守FDPR的远程管辖对俄进行制裁的背后原因。在美国决定推进远程管辖的技术管控时,这些因素也发挥了作用。

8.因此,中国的反应可能是渐进的。在全球方面,中国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过去曾试图破坏科技企业并购——这是中国政府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它正在努力削弱美国牵头的友邦计划。在中国运营或严重依赖在华销售的外国公司可能成为中国当局的目标。

9.准备迎接更多的管控。BIS 于10月7日发布的报告为中国技术管控设定了一个基线,但我们可以预计未来几个月将会有更多的监管行动。白宫准备建立一个新的监管机制,隶属于财政部,允许对海外投资进行审查,并可能阻止海外投资。

原文标题|Freeze-in-Place: The Impact of US Tech Controls on China

文章来源|荣鼎集团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

编译|智能society

文件链接|https://rhg.com/research/freeze-in-place/(原文11页,附录5页)

Last modified: 2023年 1月 6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