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2022年10月4日,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搬家时间到了——台湾企业应对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报告。报告通过对525家台湾企业的调查发现,自2022年中期开始,台湾企业正比过去更频繁地转移其业务,寻求多元化发展,许多企业将部分业务从大陆转移出去,也有一小部分公司正在将业务从台湾转移到中国大陆等地,以应对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在复杂的环境中创造新的机遇。报告还分析了台湾企业由大陆外迁的原因和对各方的影响。

1.执行概要

美政界对台企高管对中国大陆的看法并不了解,而他们的观点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两岸关系、全球供应链以及美国在该地区政策的有效性都有影响。

为此,2022年7月底,CSIS的中国商业及经济信托主席对500多家台湾企业进行了正式调查,就其经营业绩、台湾经济、新冠肺炎大流行、国际经济问题和海峡两岸关系等进行问询。

台湾企业高度担心自己对中国经济的过度依赖以及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力支持通过区域安排和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来扩大贸易和投资关系,以及通过增加研发支出和扩大对中国技术转让的限制来保持台湾的技术优势。最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企业转移业务的速度远高于过去。许多公司将部分业务从中国转移,一小部分公司则从台湾转移到中国大陆。这种趋势与西方同行相似,但产生的原因不同。西方公司的决定似乎是出由中国的新冠肺炎政策,台湾公司的决定还受他们对台湾经济的看法、两岸经济联系、政治和安全问题,尤其是美中军事对抗的前景等因素影响。

台湾企业的观点和行动,为所有相关方都带来了挑战:对中国来说,需要阻止这场信心危机;对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来说,需要努力吸引台湾投资;对台湾来说,必须在远离中国的多元化发展和保持对台湾有利的持续经济联系之间找到平衡;对于美国来说,希望支持台湾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和活力,并让中国继续依赖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和其他行业,因为它为台湾及其最亲密的朋友提供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2.缺失的观点

台湾企业高管,作为全球与中国大陆互动中的核心群体,他们对中国大陆的观点并不太为人所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CSIS的中国商业和经济信托主席对500多家台湾企业进行了正式调查。CSIS首先在2022年7月25日至8月1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台前夕进行了调查。共有525家公司接受了调查(见图2.1)。受访者在公司担任各种管理职位,受访企业涵盖服务业、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约20个细分行业,包含了各种规模的公司。

图2.1:调查样本(%,N=525)

所选样本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绝大多数(85.3%)的受调查公司2021年整体盈利。二是对中国大陆的依赖程度很高。

3.结果

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

调查的主要结论是,尽管台湾企业并不主张与中国大陆彻底脱钩,也不主张采用离岸外包的方式,但从2022年中期开始,他们集体进行多元化发展,并寻求其他方式来管理风险,在复杂的环境中创造新的机遇。

1.在安全局势日益紧张、技术竞争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时代,台湾公司担心与中国大陆做生意的风险

76.3%的受访者同意“台湾需要减少对中国大陆的经济依赖”。受访者认为台湾决策者应进一步推动台企多元化发展。

  1. 台湾工业界认为,台湾加入区域性及与美国的广泛商业安排极具价值

尽管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过去30年累积投资的最大接受者,但接受调查的公司仍将中国大陆列为不如其他国家或地区重要的“经济伙伴”。受访者认为对企业负面影响较大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台湾被排除在多边/双边贸易协定之外”(29.7%)、“人才不足”(22.1%)和“网络安全威胁”(19.6%)。

图3.1:优选的区域协作机制

问:下列哪些区域协作可能对贵公司在台湾的业务最为重要(请对您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选择进行排序)。

被调查的公司认为与美国的一些双边协议是有价值的(见图3.2)。最受支持的协议是《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TIFA),这是1994年建立的一个机制,促进了一系列问题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最受欢迎的协议是《正式的双边贸易协定》(BTA),但历届美国政府均拒绝就正式的BTA进行谈判。

图3.2:与美国的双边协议

问:下列哪些台美合作对贵公司在台湾的业务可能最为重要(请对您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选项进行排序)。

  1. 台湾企业认为,保持其对中国大陆的技术优势很重要

67.0%的受访者同意“台湾应该扩大对中国大陆的高科技贸易和投资的限制。”但当与一系列选择一起询问时,受访者更倾向于加强台湾自身的能力,而不是限制与中国大陆的互动(见图3.3)。一些人支持限制技术转让,但主要是针对可直接用于军事用途的两用技术。

图3.3:台湾应该如何保持其技术优势?

问:为保护台湾技术优势,您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什么?(单选)

  1. 台湾企业报告称,它们已经或正在考虑将部分业务和采购从中国大陆转移,也有一些企业正在从台湾转移

如图3.4所示,超过四分之一(25.7%)在大陆有业务的受访台企已经将其部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大陆以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正在考虑这样做。只有3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搬迁的计划。搬迁企业中,绝大多数(63.1%)正迁往东南亚,其次是台湾、东北亚(日本和韩国)、南亚或中亚、北美洲和大洋洲。

图3.4:搬家时间到了

问:贵公司是否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将制造或采购从中国大陆或台湾转移到其他地方(%)

注:*受访者被要求勾选所有适用的选项,因此,总数大于100%。

总体看,似乎正在出现以下两种趋势:(1)在某些行业,与全球供应链有关的制造活动正在由中国大陆走向多元化,(2)最终销售到中国的各类产品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大陆境内制造。

2018年美中关税战爆发后,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从中国转移部分生产的情况出现了跳跃式增长。但是,如图3.5所示,这种走势在2020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因为企业已经基本适应了美中关系更加紧张和全球大流行病影响的新常态。在2022年,继上海疫情和“动态清零”政策收紧之后,人们对从中国转移的兴趣有所增强。

图3.5:谁一直在从中国搬家?

在各种调查中,已经或正在考虑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受访者的百分比(2019-2021年)

资料来源:“档案:商业环境调查”,(2019-2021),驻华美国商会。https://www.amchamchina.org/climate-survey/;驻华欧洲商会,“2022年商业信心调查”(北京:驻华欧洲商会,2022年6月),https://www.europeanchamber.com.cn/en/publications-business-confidence-survey;“日本企业国际运营调查”(2019-2021年),日本对外贸易组织,https://www.jetro.go.jp/en/reports/survey/。

4.台湾企业为什么要搬家

有几个因素推动了台湾企业的转移,包括2016年蔡英文当选后的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美中关税战,以及台湾当局的新南向政策。如图4.1所示,中国大陆接受台湾投资从2010年的83.8%下降到了2021年的31.8%,而东南亚同期从6.3%上升到30.6%。2022年,外企从中国迁出的愿望加强。其他调查表明,受上海疫情的影响较大。但CSIS调查显示,尽管与新冠大流行有关,台企外迁的原因更为复杂,可能还涉及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问题

图4.1:台湾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模式(占台湾总投资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进出口贸易统计”,台湾经济部外贸局,https://cuswebo.trade.gov.tw/FSC3020F/FSC3020F?menuURL=FSC3020F;“各地区外商投资月度统计”,经济部外贸投资委员会,https://data.gov.tw/dataset/32520。

在所有在中国大陆有业务的台湾企业中,近一半表示“动态清零”政策对公司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有些企业认为“动态清零”政策对其业务的负面影响只是略高。简言之,“动态清零”政策并不是决定去留的一个主要因素。

除新冠肺炎因素外,一系列经济问题似乎也与台企决定是否迁移有关。年轻公司和制造业公司比老公司和其他行业的公司更有可能搬家。对台湾经济增长前景有信心,或认为应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增加技术限制,并相信东南亚和印度能够替代中国大陆的企业,最有可能选择外迁。

最后,安全问题似乎也很重要。那些担心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企业更有可能已经搬家,而那些没有搬家计划的企业认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少量企业出于不同的原因也在将部分生产和采购从台湾转移(参见图4.3)。

图4.2:与决定离开台湾有关的因素

问:贵公司是否正在考虑或者已经开始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到台湾以外的地方?

在从中国迁出的情况下,有三个因素被确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其中最重要因素是企业对五年内是否会发生美中战争的预期。第二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各企业是否将美国视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那些这样做的人更有可能搬家。最后,年长的企业离开中国的可能性更小。

在从台湾迁出的情况下,影响企业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对台湾经济未来的信心,信心越低,越有可能搬迁。其次是企业将欧洲、日本和中国大陆视为重要合作伙伴的程度。最后是企业希望降低对台湾经济的依赖,企业的收入中来自台湾的比例越高,越有可能搬家。

文章来源|CSIS

编译|智能society

Last modified: 2022年 11月 3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