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发布报告,建议美国加强与欧洲盟友的合作,加强与中国在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竞争,并合作执行有效的替代方案,以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数字基建新背景下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1.背景:“一带一路”发展的新趋势给美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报告提出,在“一带一路”近年来的发展中,有了四大新的变化趋势:第一是受疫情影响近年来项目和融资速度放缓;第二是中国着手通过提升项目的标准化水平以塑造更好的国际形象;第三是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基建”转向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第四是“一带一路”对中国近年来对外政策的辅助性作用增强。与此同时,美国认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欧洲,各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未能完全统一,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在近年来,虽然波罗的海各国纷纷退出了“一带一路”项目,英国法国也在限制与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对欧洲的渗透,但德国等部分欧洲国家还在推进与中国的合作,并且即便在美国的清洁网络倡议和出口管制措施的影响下,一些欧洲国家仍在计划使用华为的5G网络设施;在亚太地区,美国声称“一带一路”的援助项目给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带来了经济转型的困境。

2.现状:美国和欧洲联合对抗“一带一路”的现有项目

从特朗普政府主推的蓝点网络计划(BDN)到拜登政府重点建设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美欧出台了一系列机制和倡议以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挑战和帮助填补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如图)。

但报告指出,这些项目具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和缺陷:比如说投资规模有限、官僚主义盛行、对第三国的吸引力弱、机制间功能重复等问题。因此,美国和欧洲必须更加密切地协调,减少重复性努力和内耗竞争,提高机制的运行效率,提供有效的“一带一路”替代方案。

3.未来:“一带一路”可能给美国及欧洲带来的重要影响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发展走向主要由以下五个因素驱动:中国的经济轨迹、欧洲和印太的经济状况、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其地缘政治目标结合的程度、美欧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一带一路”项目的吸引力。在对以上五要素进行排列之后,报告提出了三种可能给美国及欧洲带来重大国家安全影响的场景:

场景一:中国崛起

即中国经济后继有力而美欧的经济和机制力量难以匹配的状况。这将导致中国提升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西方的政治体制丧失吸引力,并导致当今时代重要的数据资源大量涌向中国,促成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庞大市场,并能让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新兴技术的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公司的全球市场地位。

场景二:基础设施竞争

即中国过度用地缘政治目标捆绑“一带一路”项目,这将带来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项目失去兴趣,但能给中国带来重要的战略资源。报告认为,这种场景一方面可以为美欧的替代项目创造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将扩大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的竞争,导致技术生态“碎片化”,甚至会进一步加强中俄合作。

场景三:高质量发展

这种情况与上一种情况相反,指中国更关注“一带一路”的项目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方式对美国而言最大的风险是:“一带一路”的寿命增强、互联互动的融合能力增强,这会加剧跨大西洋关系在中国问题上的紧张局势。因为美国坚定地站在对华竞争的立场上,但是欧洲却可能开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谋求合作,这还将提升中国在信息领域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形象。

4.对策:加强与欧洲的协商,共同应对“一带一路”倡议

报告指出,针对“一带一路”的重点投资地区,美欧应该加强合作和协调,欧盟应优先投资其邻近地区的基础设施,而美国应该增强在印太地区的布置和存在。进一步扩大现有机制(如PGII和全球门户计划)并采取额外措施,使跨大西洋盟国更好地与中国的投资竞争并增加自身的经济韧性,避免以上三个场景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 了解并共享“一带一路”项目漏洞

跟踪和评估关键地区现有的“一带一路”项目,以识别对美国和欧盟的战略利益可能产生高风险的领域。此外,还应评估可能为美国或欧洲投资提供机会的关键地区和国家的未来基础设施需求。

推演“一带一路”的项目漏洞。美国必须与其盟国和伙伴合作,“推演”中国的经济胁迫工具,并审查安全风险。

②在宣传领域和多边领域与“一带一路”竞争

加强公共性战略宣传,使各国意识到“一带一路”投资的潜在不利因素。除了强调与美国和欧洲投资相关的优势外,美欧还必须强调,权宜之计和最初的低标价往往会转化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劣质”的项目本质。

组建全球性情报平台。与当地记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并支持他们对世界各地的“一带一路”项目进行基于事实的调查,并向公众提供“一带一路”的项目评估报告。

③加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防御

保护脆弱的欧洲经济体不被中国投资“策反”。为防止在俄罗斯乌克兰战争等经济挑战对疲软的经济体的冲击后“一带一路”趁虚而入,欧盟应建立一个基础设施快速反应基金,应对潜在的“一带一路”投资。该基金可以提供给欧盟成员国以及面临中国不当影响风险最高的欧盟候选国,例如塞尔维亚。

制定对经济胁迫的集体反应。美国应与其盟国和伙伴合作,按照北约第五条的精神制定集体经济应对框架。各国在遇到外国经济胁迫时采取集体应对措施,包括采取制裁等措施。

保护绿色科技供应链。为了减轻中国未来将欧洲绿色技术依赖武器化的潜在危害,跨大西洋伙伴应共同努力打造更具弹性的供应链。 

分享立法最佳实践。美国、欧盟和国家立法机构应加强对话,交流想法和最佳实践,以更新和推进其集体工具,削弱中国的影响力。例如,美国可以分享在制定其对内和对外投资筛选机制方面的最佳做法。

在国家安全的基础上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欧盟应防止从缺乏透明所有权结构的公司购买5G电信硬件或服务。对于关键基础设施(包括能源部门)的不可接受外国投资,应该有明确的红线。同样,美国和欧洲应该尽早开始调整他们对6G技术的风险评估,以避免重蹈5G推出的覆辙。

继续加强欧盟与北约的合作。北约和欧盟应继续就中国投资可能威胁北约盟国安全的方式加强磋商,对特定的收购活动进行联合监测,并帮助成员国进行风险评估。

④推行“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

通过金融工具促进私营部门投资,使公司能够进入风险市场,更有效地与“一带一路”投资竞争。美国和欧洲应该想办法激励公司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承担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在港口、能源、信息和电信领域。

通过G20共同框架等协调一致的多边计划,施压中国。

汇集金融、工程和法律领域的技术能力,为缺乏评估项目或与中国重新谈判条款能力的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鼓励世界银行优先考虑基础设施投资。世界银行应重振其基础设施支出并减少围绕贷款程序的官僚作风,从而缩短完成融资安排的时间表。 

将“全球门户”计划与“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有效结合。美国国务院和欧洲对外行动署应在美欧对华对话的弹性工作组中协调发展融资工作,同样,欧盟-美国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新成立的公共融资安全连接和信息技术供应链工作组是进一步将跨大西洋合作制度化的重要的第一步。然而,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该工作组应设有专门的资金,并与其他发展融资倡议(PGII等)进行对接。

文章来源|CNAS

编译|张璐瑶

原文链接:

https://s3.amazonaws.com/files.cnas.org/BRI_2022_Final+(1).pdf

Last modified: 2022年 9月 28日
Close